我院师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13日 11:27 点击:

    近日,我院闫研教授、戴江栋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最新研究论文“Preserving exposed hydrophilic bumps on multi-bioinspired slippery surface arrays unlocks high-efficiency fog collection and photocatalytic cleaning”。江苏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研究生吴俊达为论文第一作者,闫研教授与戴江栋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雾水收集技术是解决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潜在途径,但其效率长期受限于雾滴捕获与水滴输送之间的平衡难题。研究团队受沙漠甲虫亲水突起与猪笼草超滑移表面启发,创新性提出“水下灌注润滑油”策略,在光滑注液多孔表面(SLIPS)上成功构建具有多尺度仿生结构的超滑移雾收集界面。该界面融合亲水区域的快速捕获能力与超滑移表面的高效传输特性,实现了雾滴捕获与水滴输送的协同优化。制备的集雾片在雾流量为300-1500 mL/h条件下,集水速率达5000–60000 mg cm⁻⟡ h⁻¹,为目前公开报道的最高效率之一。通过宏观结构设计与系统集成,研究团队进一步开发了一体化雾水收集装置,在500分钟内可收集超过660 g水。此外,通过在亲水突起中集成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该器件在高效集水的同时实现了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同步降解,拓展了“集水‑净化”一体化技术路径。此项研究是江苏大学在界面科学与可持续水资源技术交叉领域的重要突破。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5169-1